-
国际航天前沿回望:美国的2017,中国的2018
2017年9月15日,服役长达20年的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,在地面指令下主动坠入土星,这项举世瞩目的地外行星探测任务以壮丽的方式谢幕。2018年,我们将迎来月球探测的一个小高峰,最受人关注的无疑是嫦娥4号任务,这将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和表面巡视探测。[全文]
-
特朗普宣布重返月球,同时又砍了奥巴马一个计划
这样反反复复地拉锯,火箭和飞船的任务需求一变再变,设计一变再变,不变的是数十亿美元的投入被浪费,变成“沉没成本”,而航天任务却仍然不能完成。[全文]
-
老一辈航天人如何面对挫折
从钱学森时代开始,中国的航天道路就一直是充满了荆棘,老一辈的航天人们在当年是如何面对挫折,走出困境的,非常值得现在的我们去回味、学习。[全文]
-
明知C919在追,波音空客为何还放慢脚步
2017年5月5日下午两点整,在经历了11年漫长等待后,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干线客机C919振翅蓝天,首飞圆满成功——从1970年8月运-10飞机立项以来,中国人的大型客机之梦终于翻开了崭新而充满希望的一页。[全文]
-
“不得了”的一箭104星
最近,航天领域最火的新闻莫过于印度的一箭104星了。值得注意的是,同时入轨的除了印度研发的两颗10kg级纳卫星INS 1A和INS 1B外,还有101颗“立方星”,创造了单次发射卫星数量的世界纪录。[全文]
-
日本试射“世界最小火箭”,唬谁啊
1月15日,几经推迟的“世界最小火箭”——日本SS-520-4号机从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发射升空,但随后失去遥测信号坠入大海,所携载荷一并损失。笔者就以公开资料为基础,带大家看看这个“世界最小火箭”到底有什么名堂。[全文]
-
捧杀?棒杀?美国人究竟怎么看中国航天
美国对中国航天形成了捧杀与棒杀两派。捧杀派认为:你看中国这种国家都快追上来了,我们美国还徘徊不前,一定是因为航天预算被克扣!而棒杀派则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宣扬中国威胁论,认为美国共谍太多,封锁工作还不到位。[全文]
-
对MH370残骸,马来西亚能不能更上点儿心
澳大利亚空难援助组织称,包括手包、手机套、电脑包和衣物等160件疑似MH370乘客遗物在马达加斯加海岸被寻获,但是马来西亚当局对此并不感兴趣。“马方曾三次宣布要来取回这些遗物,然而三次行程都被他们取消了……所有的遗物仍在那里,逐渐腐烂降解,没人关心……”[全文]
-
埃及航班坠毁前的65分钟内发生了什么?
这种在万米高空突然失去联系的情况下,华人捕鱼:几乎不会有幸存者。查询机队数据库可知,可以认为该机不存在制造缺陷,也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地勤维护不当。幸运的是,希腊民航部门在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,公布了客机在希腊空中管制区域内的情况。[全文]
-
亚航空难:不只是天灾,也许有人祸
随着残骸与遗体的发现,载有162人的A320客机已可确定坠毁于爪哇海。亚航与马航的事故有何异同?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坠机?天气起到了多大的影响,究竟有无“人祸”的可能?笔者将结合现有资料,对事故进行初步的分析。[全文]
-
美国也“看不懂”的反导试验
23日晚间,中国国防部宣布成功进行了一次反导试验。美国国务院则认为是“无毁伤”的反卫星试验,指责中国对“外太空环境的长期安全和可持续性构成了威胁”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[全文]
-
MH17航班失事现场还原
马航飞机在东乌克兰被击落,各方相互推诿责任。但是空难调查要遵从“黑盒子”原则,隔绝外部信息以免受到干扰。那么,仅从坠机现场的照片,我们能分析出些什么?[全文]
-
特斯拉汽车,烈火中新生?
只要维持住“钢铁侠”形象,特斯拉汽车老板马斯克随时可以通过新的项目从股市上继续套钱。这种技巧,而非容易自燃的特斯拉,才是马斯克真正的“创新”。[全文]
-
“史无前例”的坠机声明
早在3月12日,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就给出南北两条走廊的分析,但马方一直拖延到15日才公布,国际救援力量在完全错误的海域白白搜索3天。但在没有任何确凿物证的情况下宣布机毁人亡,这在现代民航史上还是头一遭,是真正意义上的史无前例。[全文]
-
反转航班
2013年以来,我们经历了太多反转剧情,从“大陆人拐卖香港婴儿”到“北京大妈碰瓷外国人”,现在笔者甚至会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围观标题惊悚的新闻,看看会不会出现新的反转。然而,面对一架在茫茫大洋上失去联络的波音777客机,面对机上包括154名中国乘客在内的239条鲜活生命,我们却在见证世界民航史上最大的反转剧情。[全文]
-
马航失联,可能不仅是技术问题
在岸基固定翼运输机、反潜机、水上飞机和直升飞机的共同协作下,发现失联客机踪迹应当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。按照正常程序,搜救应当以失联客机最后一次出现在雷达屏幕上的位置为圆心,由内向外搜索,但假若从一开始这个“圆心”就点错了呢? [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