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邓小平当年开股市,不是为了贾跃亭们
由贾跃亭主创主演的中国资本市场“好莱坞大片”,在岁末年初一波又一波高潮迭起。面对贾跃亭这种现象级“黑天鹅”表演,一位朋友不无幽默地问我一个话题:你作为30年前采写报道邓小平在中国开股市重大历史性事件的见证者,作何感想啊?我一时语塞。 [全文]
-
参与“一带一路”,香港有一张强力文化牌
香港文化人近期提出一个新概念,即在“一带一路”民心相通中要力促“香港文化带路”。香港具有内地城市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,比如“二文三语”即中文、英文与汉语、英语、粤语;健全的国际交流互联互通网络;以及多元文化及全球视野。 [全文]
-
“红黄蓝”舆情警示“后真相”传播杀伤力
面对“红黄蓝虐童案”舆情发酵,王者威尼斯人AB棋牌:“老虎团”政委及时发声回应,有效化解并平复了涉军传闻。在公共事件处置中,应当充分认识“后真相”与“假新闻”可能对网民构成的传播杀伤力。[全文]
-
在香港,能体会到对未来的信心
明天即7月1日,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。香港回归祖国后,香港同胞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,“港人治港”、高度自治变成生动现实。这一切都表明,对“港人治港”管治模式,应当坚定信心。[全文]
-
美人迟暮的香港?这颗“东方之珠”必将再次光耀世界
上世纪80年代,对内地人来说,香港是遥不可及的梦,而近年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带有诗意的拷问:香港是不是从风华绝代到美人迟暮?是繁华落尽的无奈衰微,还是洗尽铅华的回归本真?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,我相信这颗历经风雨打磨的“东方之珠”必将与祖国一道更加光耀世界![全文]
-
解决香港“泛政治化”问题,重在发展民生
近年来,香港发生了占中、旺角暴乱、港警、前特首涉贪案等一系列事件。原因不外乎房价太高、工资太少、“自由行”偏多、好学校难进、生活压力太大、活得有些累。好在解决民生问题是当今香港首要任务,正成为越来越多港人共识。[全文]
-
20年前有人妄言“香港已死”,今年我去实地寻找答案
香港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“东方明珠”,其真正的血脉、资源与动力无疑来自于包括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的中国内地。董建华的体会也许代表了绝大多数香港人的感受:“回到祖国的怀抱,每当香港遇到困难的时候,都有国家作为强大的后盾。”[全文]
-
沉浸体验:香港回归祖国的民族自豪感
20年前,我作为上海《新民晚报》特派记者,置身于香江之畔的“东方之珠”,见证洗雪百年国耻、香港回归祖国那历史性神圣一刻,当年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幕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,那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仍如春风激荡心田。[全文]
-
恐袭抵达摧毁欧洲的“战役临界点”
英国相继发生的恐袭事件已造成200多人伤亡,欧洲最安全国家变得越来越不安全。究其深刻原因,既有欧洲整体性根源,也有英国自身因素特点。未来10年是欧洲反恐关键期,要么欧洲战胜恐怖主义,要么欧洲被恐怖主义战胜。[全文]
-
古巴驻华大使:现在与将来都不需要美国给予什么
美国与古巴是“昔日冤家仇敌”,尽管奥巴马说“要向古巴人民伸出友谊之手”,但古巴与美国一时难以有温度地友好握手。关于古美关系,这次古巴驻华大使先生在交流演讲中表述得简洁清晰:“我们现在不需要,将来也不需要美帝给予我们什么。”[全文]
-
“习特会”带给全球治理正能量
这次“习特会”的成功举行,在世界各国和人民面前展示了大国领导人之间会晤交流、沟通协调、达成共识、建立互信的良好效果。这表明,面对世界不确定性叠加风险,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共识磨合具有非常重要意义。“习特会”的积极成果,并将对未来构建中美友好大厦发挥推动作用,也必将会给世界格局、全球治理、人类发展提供正能量。[全文]
-
雄安,中央立意高远,地方不能被房地产一业拉低了
雄安新区落地首日,大量外地购房者涌入,雄县、容城、安新三县楼市“速冻”,房产中介店面及一手房楼盘售楼处均已被贴上封条。面对这一令人哭笑不得的有趣现象,如果穿越回溯历史,与当年深圳特区、浦东新区作一比较,人们价值观之变令人深思。[全文]
-
香港在进步,为什么还有香港人感到失落?
原本香港与内地差别不大,收入并不高,只是其后年年增长,尤其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增长更快。原因何在?是托了内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福。许多港人在接受采访时都说,没有中国内地的养育供应,没有香港人民的勤劳经营,就不会有繁荣的香港![全文]